[点击量:2457][来源:]
2014-12-29
12月28日,北京地铁正式启用了全新的票价方案。新方案以公里为单位实行计程票制,里程加价采用递远递减原则,即距离越长加价水平越低。具体为:起步6公里内每人次3元,6-12公里每人次4元,12-32公里每10公里加1元,32公里以上每20公里加1元,票价不封顶。
每个自然月内,乘客乘车使用市政交通一卡通支出累计满100元后,超出部分给予8折优惠;满150元后,超出部分给予5折优惠;支出累计达到400元后,不再享受打折优惠。
乘地铁出行的人中,你属于哪一类?
笔者将地铁乘客分为两类:不经常坐的和通勤者。
1月7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,53.1%的人平时将地铁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,25.5%的人一般坐地铁是长途,26.5%的人乘坐短途,45.8%的受访者长短途都有。对于坐地铁出行的目的,“上下班通勤”位居第一(57.6%),其次是“购物、游玩等生活出行”(22.6%),第三是“单位、公司办事”(16.1%)。
由此可见,地铁乘客中以长途通勤者居多,涨价对这类乘客的影响也最大。假设你是这类乘客,那么涨价将给你带来多大影响?
出行支出涨了多少?
仅考虑上下班,按每月22个工作日来算,涨价前乘客月支出为88元。根据打折优惠,涨价后单程票价按5元算,月支出为185元,涨了97元;按8元算,月支出为251元,涨了163元。
涨价无疑会对“上班族”造成经济负担,尤其是低收入群体。
出行方式会改变吗?
涨价可能会使一部分人转乘其他交通工具,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乘客来说,坐地铁是刚性需求,涨价很难让他们放弃。方便、快速、有时间保证等优势,让地铁广受青睐。此外,等地铁的时候,不用经受风吹雨淋、严寒酷暑。
车厢里还会拥挤吗?
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的相关表述,此次调价的目的之一是调节轨道公交与地面公交不合理的客流分布。轨道交通75%的路线高峰时段满载率超过100%,最大满载率超过130%。而地面公交年客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,2013年客运总量比2009年(高峰年)下降了 6.4%。
通过引导客流,降低地铁内的拥挤程度,这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奏效。然而长期的效果未必乐观。分流到地面的客流有可能使公共汽车拥挤不堪,而且私家车出行量有可能增加,从而加剧地面拥堵问题。一部分乘客难免会再次涌入地铁。
“再见,2元地铁!”“2元兜几圈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,以后出门要看好线路和票价。”不少市民在微信、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与最后一张2元地铁票的合影,以此来缅怀再也回不去的地铁2元时代。
其实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多数人受益相比,个人受点影响不算什么。但要弥补营运亏损、减轻财政负担,绝不能只依靠涨价;缓解交通压力、保障乘客安全、美化城市环境,也绝不能只通过涨价实现。